东北抗日联军(86)第三路军攻占克山县城 再破霍龙门
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5:15    点击次数:195

8月19日,第3支队突袭讷河县纳南镇,占领了伪警察署。24日,由于敌人闻风逃跑,第3支队未受任何抵抗便进入克山县通宽镇。为吸取前两次攻袭战的教训,第3支队决定改攻城破寨为发动群众、组织群众,派中队长刘中李等十余名干部、战士,在讷河县委的配合下,于当地积极开展群众工作。王明贵、王钧带队进入各村屯向群众讲演、演活报剧,进行爱国宣传;并将伪村公所、伪警察所尽致镇压,毁其房屋,没收其钱款,以平民愤。9月6日,第3支队攻取了讷河县九井村,将伪警察署烧毁。11日,第3支队袭击了讷河县拉哈站伪警察署。21日夜,第3支队又占领了克山县荣家窝棚伪警察署。

在平原游击战中,各支队指战员与人民群众建立了亲密的联系。他们在青纱帐里穿梭,群众只要见到他们,就热情地送水、送饭。有的开明地主还杀猪、宰羊进行慰问。第3支队把支援过他们的群众一一登记,交给中共讷河县委,以建立经常联系,共同抗日。

第9支队则在拜泉县一带活动一个月,秘密进行地下抗日工作,建立了由32名抗日分子参加的抗日救国会。

1940年'红五月'风暴兴起,以及随后第三路军各支队在主动出击中所取得的一系列胜利,为第三路军第3支队在青纱帐放倒前,攻取克山县城奠定了胜利基础。

早在1940年6月,抗联第三路军第3支队就已确定要攻打克山县城。当时,第3支队通过和讷河县南阳岗屯地下党员陈静山的关系,会见了中共讷河县委宣传部部长方冰玉,并在王海楼、魏汗子炭窑召开了军队和地方干部联席会,共同确定了第3支队夏季平原游击战的主要任务和争取在青纱帐落地前,攻打克山县城的方案。地方党组织要协助第3支队侦察克山县城敌人的兵力部署、工事构筑和敌县公署、伪军团部、银行、监狱、武器库的防御情况。

克山县城是北(安)齐(齐齐哈尔)铁路线上的重镇,地处平原,公路、铁路四通八达。日伪军在克山对广大群众统治严酷,推行保甲制度、十家连坐制度颇为彻底。日伪对县城的防守也很严,绕县城挖了深八尺、宽八尺的壕沟,并筑有丈余高的城墙。城内伪县公署围墙高筑,电网、炮台、工事设施比较坚固。日伪宣称'铁打的满洲,模范的克山县'。第3支队攻打克山县城的作战动机就是:震撼日伪的统治,给敌以教训。如果把克山县打了下来,就等于把伪满洲国的天捅了个大窟窿,让全国人民看看,伪满洲国不是铁打的,敌人的战略后方是不巩固的。

9月初,第3支队已经得到地方党组织的敌情报告。县城西门外驻有伪军一个团,铁路车站驻日军守备队百余人、伪警察训练队和警察200人,总兵力达千余人。在兵力配备上,城郊强而城内弱。城里的十字街中心设有炮台一座,敌人的武器库设在伪县公署大院内。

第3支队指挥员经过周密研究确定:首先利用敌人在秋季青纱帐割倒之前,阻我进山,消灭我军于平原地带的企图,实行调虎离山之计,派部分部队在克山与讷河交界地区频繁扰敌,摆出要进山过冬的姿态,以便把克山县日伪军主力引出,然后支队主力趁机突袭克山。

9月20日,第3支队接到地方党组织送来的情报得知:克山县伪军已开赴朝阳山进行'围剿',城内只有日军守备队50名,伪军58名,伪警50名,伪自卫团40名。出县的敌人到处强迫沿路的老百姓割地,企图尽快放倒青纱帐,以便对抗联进行'围剿'。敌已中计,抗联攻城时机已经成熟,事不宜迟,必须尽快行动。

第三路军总政委冯仲云决定第3、第9支队共同攻打克山县。经过研究决定:第9支队攻打西门里的伪军团部,第3支队攻打伪县公署,另派中队长刘中孚带一个班袭击伪县银行。中队长修甲带一个班阻击和牵制西大营伪军,另派一个机枪班攻占街中心的炮台。整个战斗指挥由第3支队长王明贵负责。

9月22日晚,第3、第9支队出发,昼伏夜出,于25日黎明前到达了预定的隐蔽地点,随后就地在青纱帐里休整。这时,整个部队距克山县城只有三四公里。听着路边川流不息的人声、牲畜声,特别是日伪军部队的行军声,战士们都屏住呼吸,严阵以待。

黄昏时分,抗联的地下情报人员来报:敌情没有任何变化,一切正常。听到这个消息,大家很快就换上了早已准备好的伪军军服。

9月25日,黄昏降临,部队从隐蔽地点出发了。行军不到一个小时,克山县的城墙便隐约可见。抗联的前导打着伪军旗帜,成二路纵队,肩扛着枪,迈着整齐的步伐,大模大样地从城西北角的缺口处进入城内,沿着街道向正大街方向前进。不一会儿,街道两旁的路灯亮了。此刻,王明贵的心几乎提到嗓子眼儿了,心想如果这时要是有一个人认出我们来,就麻烦了。幸好灯光昏暗,又有一身伪军军装的掩护,没引起任何人的注意。

部队走到北二道街十字路口,按原定战斗方案,第3、第9支队分头行动,各自奔向自己的进攻目标。

第9支队在队长边凤祥和政委高禹民的率领下顺着大街奔向伪军团部。伪军团部的一个哨兵持枪在门口的旁边。他抬头看见来了部队,但是天色较黑看不太清楚。正在注视的时候,抗联的两名侦察兵已到了他的跟前,一个箭步蹿了上去,抓住哨兵的枪,用手枪对准他的胸前说:'别动,我们是抗日联军,缴枪不杀!'

敌哨兵吓傻了,只是'啊、啊'不动,乖乖地缴了枪。

支队队长边凤祥看见门前的伪军哨兵被解决,就大声喊道:冲啊!战士们行动非常迅速,犹如闪电一般,冲进伪军团部大院。此时,屋里的敌人正在闲聊。

第9支队勇猛地冲进各个营房,战士们一进屋首先占领枪架,大声喝道:'不许动!我们是抗日联军,缴枪不杀!中国人不打中国人!'

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,伪军一个个全都吓呆了。敌人万万没想到抗日联军能在这个时候攻打克山县城,毫无准备。第9支队顺利地缴了伪军团部和迫击炮连敌人的枪。缴械结束后,边凤祥支队长立即命令指导员把伪军俘虏关押到一个屋里,进行抗日宣传教育;命令中队长冯魁打开仓库搬运武器弹药,把不能带走的枪全部破坏;机枪班以两挺机枪利用伪军团部门口的工事为依托,准备阻击进城增援的日军守备队。

第3支队8大队中队长伊德福带领部队神速地向十字街中央炮台冲去。这时炮台门还开着,部队闯进去大吼一声:'不许动,我们是抗日联军,缴枪不杀!'十多个伪军乖乖地举起手来。炮台顶上站岗的伪军此时打了两枪,这两枪就成了抗联各大队发起进攻的信号。战士们冲上炮台顶部,迅速收拾了敌哨兵。尔后,8大队占领了中央炮台,架起了机关枪,作好了阻击敌人的准备。

与此同时,第3支队7大队已经来到伪县公署。这时,伪县公署前、后大门都紧紧地关着,大墙有七尺多高,墙上插着玻璃碴子,还架设着电网,显然防御得很坚固。抗联部队来到墙根,一人蹬着另一个人的肩膀,利用人梯蹬到了墙上。战士们用钳子剪断电网,然后架起机枪,准备掩护部队跳墙。为了保障第9支队的缴械战斗,第3支队的7大队不能先打响,战士们稍停顿了一会儿,从远处传来了两声枪响,于是王明贵命令部队:'冲锋!'

战士们像离弦的箭,迅速地跃过院墙。伪县公署的后院是敌人的警察学校,先进去的同志冲到房子跟前时,敌人发觉了,屋内的敌人开了枪。第3支队司务长临危不惧,向敌人反击,但不幸中弹牺牲。7大队的机枪开了火,冲进去的战士梁成玉、王福臣等立即向敌人甩手榴弹,各种武器以猛烈的火力射向敌人,部队向前院发起冲锋。7大队的机枪打得敌人抬不起头来,手榴弹在敌人跟前爆炸。起初,敌人企图依靠房子组织抵抗,但由于抗联7大队进攻迅速,火力猛烈,加上敌人仓促应战,在抗联的沉重打击下,像一窝蜂似地从后院向前院狼狈逃窜,有的边跑边向后面打枪,有的被抗联打死在院中。

激烈的枪声,手榴弹的爆炸声,犹如迅雷响彻在克山县城上空。战士们一边射击,一边追杀着敌人。敌人死的死,伤的伤,一部分逃出伪县公署大门。日本参事官听到枪声,立即给日军守备队队长打电话,让他速来增援。抗联7大队大队长白福厚,正在指挥战士冲杀,突然发现迎面来了一个挎战刀的日本警官。他侧身躲到墙后,等鬼子走到跟前,一枪将他打倒,缴获手枪1支、战刀1把。后来才知道,这个鬼子就是克山县的日本警正依田准。

大约经过二十多分钟激战,第3支队全部占领了伪县公署。战斗结束后,王明贵带着人来到监狱,把监狱门全部打开,这时王钧带领一支部队也来到这里。一进门,抗联战士看到被关押的人全都挤在牢房门口,双手紧紧握住牢房的铁门拼命地摇晃,并大声呼喊着:'来啊!来啊!'这些在日本统治者严刑拷打下不屈不挠的人们,日夜盼着重新获得自由,在黑暗中等待着光明,盼望着中国人民和抗日联军把日本侵略者打出中国去。此刻他们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!

王明贵高声宣布:我们是抗日联军,打开了克山县城,你们得救了!一阵欢呼。他又宣布:愿意参军打日本的跟我们走;不愿参军的可以回家,别让日本人再抓住你们!

牢房的门一开,'犯人'们冲了出来,脚镣拖在地上稀里哗啦地响着。人们拼命地往大街上跑,向老百姓借工具砸开手铐、脚镣。此时,白福厚大队长已把军火库门打开了,战士们正在拿子弹。有的同志把裤子的两个裤腿扎起来装满子弹往肩上扛,有的同志还用衣裳袖子装子弹。对于要求参军的'犯人',抗联战士们当即发给他们新缴获来的武器。

王钧参谋长带着人去没收伪县银行。冯仲云、赵喜林等正在焚烧敌伪档案,地上扔着一大堆纸,火光把大院映得通红。王明贵在大门口又部署了一些兵力,阻击敌人的增援部队。

当城里打响后,西大营的伪军几次要出来增援,都被第3支队的机枪打了回去。西门外的日军守备队队长得知抗联进城,命令日军守备队全副武装,头戴钢盔,分乘两辆汽车从西门进来。只见汽车驾驶楼上架着机关枪,日军满满登登地站在汽车上,汽车大灯把路面照得通亮。可能是害怕的原因,车开得很慢。担负这里阻击任务的机枪班班长于德发对全班同志说:不要慌,天黑,敌人看不清我们,等他们到跟前再打。当敌人汽车行驶到离伪军团部只有二十多米处,抗联的机枪开始扫射,子弹像雨点似地射向敌人,首先打死了敌机枪射手,车上的日军也被打死很多。

敌人汽车司机不知道车上日军死伤情况,依然向前开去。第二台汽车看第一台汽车过去了,也跟着向前走,到了伪军团部门口,同样遭到抗联机枪的扫射,打得日军鬼哭狼嚎,伤亡惨重。汽车停住了,日军跳下车来,凭着武士道精神向抗联阵地扑来。宋殿选、陈明、郝风武、葛万才等都是久经战斗考验的神枪手,敌人上来一个,打死一个,上来两个,打死一双。敌人看到抗联占着有利地形,枪打得又准,冲不上来,无可奈何又爬上汽车开走了。两辆车走到十字街炮台附近,遭到埋伏在这里的任德福中队长指挥的机枪班阻击,日军的汽车被打坏了,日军伤亡很大。敌人指挥官气急败坏,哇啦哇啦地命令日军下车向抗联冲击。任德福和战士们沉着应战。敌人在路灯照明处,抗联设伏在暗处,等日军冲到十多米远,机枪、步枪、手榴弹一齐开火,子弹疾雨般地打在敌群中,打得日军死的死,伤的伤,乱喊乱叫,只好丢下一片死尸,连滚带爬地撤了回去。日军守备队队长一看两次冲锋都冲不上去,就带着残兵败将奔北二道街撤退了。

此时,王明贵带队正在伪县公署大门口,任德福来到了他跟前,急急地说:'日军守备队出来了,第9支队先打了他们一阵,在十字街炮台我们又揍了他们一顿,敌人死伤惨重,剩下的逃跑了。现在第9支队已经撤离了。'

根据战斗进展情况,抗联已经达到预期目的,王明贵立即命令通信员李国君、宋喜林,通知各部队撤退。王明贵对任德福说:'这有两挺机枪,你带几名战士利用大门口的工事,掩护部队撤离。'

正当这时,日军从伪县公署大门冲了进来,任德福指挥机枪向敌人猛烈射击,把进来的鬼子消灭在大门口处。抗联部队撤出伪县公署,从县城东门撤出克山县城。

后面的枪声渐渐稀少了,抗联部队到达指定地点,清点了人数,立即派人到前屯与第9支队联系,尔后向冯仲云政委汇报了全部战斗过程。

攻打克山县城的战斗胜利了,除娄司务长光荣牺牲和三名轻伤外,抗联没有其他损失。而敌人却遭到惨重的失败,日军守备队增援的鬼子大部分被打死、打伤,一名日本警正被击毙。抗联打死、打伤伪警察二十多人,俘虏伪军一百多人,缴获迫击炮4门,步枪一千多支,子弹数十万发,击毁日军汽车3台(其中小车1台)。抗联除带足了子弹外,将敌人军火库里其余的武器弹药全部炸毁了,并从监狱解放出三百多人,有一百多人参军。

攻占克山县城是一次成功的破袭战,在军事上、政治上都有重大意义。日伪政权对克山县统治很严,对县城的防守更是严密,绕县城外层挖有壕沟,内层筑有城墙,城内修筑的炮台工事也很坚固。敌人原以为城防如此坚固,抗联不敢也无法攻占克县城,加之日伪军武器精良,弹药充足,所以敌人非常麻痹松懈。抗联攻占县城虽然仅有几个小时,但产生了重大的政治影响,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抗日斗争的信心,打击了敌人日益嚣张的气焰。

攻打克山县城后,第3、第9支队迅速撤出战斗,经过一昼夜的行军,摆脱了敌人增援部队的追击和飞机的轰炸,到达五大连池的卧虎山一带休整。

9月末,日伪军加紧围攻朝阳山一带的抗联队伍,第3、第9支队在克山县、德都县多次与日伪军遭遇。第3、第9支队且战且走。10月初,冯仲云调第9支队政委高禹民任第3支队政委,并召集第3、第9支队军政干部会议,决定第3、第9支队分开行动。第9支队绕道返回南北河,第3支队西渡嫩江,直插大兴安岭西部内蒙古地区开辟游击区。

第3、第9支队分手后,日伪军'讨伐队'追上第3支队。第3支队将计就计,收集许多柴草,燃起浓烟烈火,以引起敌人注意,然后绕到敌人背后,离开了朝阳山。为摆脱敌人追击,第3支队八十余骑绕道北上奔赴大兴安岭山区。10月中旬,身着单薄戎装的第3支队指战员很难抵御兴安岭的寒气了。为解决部队过冬服装、粮食军需,第3支队又打响了攻袭霍龙门的战斗。

霍龙门位于嫩江北部,是当北(安)黑(河)铁路线上的一个车站。这里设立的铁路总供应站,储备了大量武器、炸药、汽油、被服、粮食等物资。第3支队经长途跋涉到达门鲁河边。在当地群众帮助下,他们很快摸清了日伪军在霍龙门的部署,为实现第三路军总指挥部西征大兴安岭的战略计划,第三支队指挥员决定攻袭霍龙门。其战斗部署是:

9大队以一个中队40人的兵力、配备机枪两挺埋伏在日军兵营门外,占据有利地形,以交叉火力阻止日军出击。另一个中队负责收缴火车站伪警察的武装。8大队全力收缴伪军骑兵连的武器、装备和马匹。支队直属中队攻占铁路日本工程技术人员宿舍,烧毁房屋、仓库、马车队,给敌以严重破坏。各部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同时,派出部分兵力,把敌仓库的粮食、武器、弹药、冬装等物资,尽量用马车拉走,剩余物资分给当地群众或全部烧毁。各部要秘密、迅速接近敌人。如被敌哨兵发现,便指定人员将其消灭,大部队立即发起冲锋,力争把敌人堵在营房内。如敌不缴枪则以手榴弹消灭之。完成战斗任务后,部队迅速沿车站大路向北方撤退。①

13日夜,第3支队长王明贵与参谋长王钧率领第3支队骑兵部队趁朦胧月色,迅速挺进到霍龙门附近。各部按指定地点将马匹隐蔽好,变骑兵为步兵,分头奔赴进攻目标。8大队长徐宝和、指导员姚世同率队伍最先摸到伪军骑兵连营房驻地,被敌哨兵发现并鸣枪报警。第3支队冲锋队用两条毛毯搭在铁丝网上,后面的队伍紧跟着全都冲入院内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屋内。伪骑兵连官兵百余名乖乖成了俘虏。

与此同时,7大队长白福厚、指导员迟万钧带队伍摸到霍龙门车站,忽听8大队那边枪响,立即命令1中队冲入车站,将二十余名伪警察全部缴械;接着命令韩中队长率队埋伏在日军大营门前,阻止日军反扑。日军一小队冲出,双方以机枪猛烈对射,打得难解难分,韩中队长不幸牺牲,几名战士负伤。白福厚指挥部队顽强回击,终将敌人顶回去,争取了宝贵的时间。

战斗中,第3支队参谋长王钧带一个中队冲到车站北边的仓库里,在炭窑工人的协助下,迅速抢运物资。日本侵略者的铁路供应总站,成了抗联第3支队的物资补给站。每个指战员都装备了两匹战马,全新的军大衣、棉衣、皮鞋、皮帽、皮手套和两条毛毯。战斗历时90分钟,毙伤日军6名。俘虏的几十名日本工程人员及家属,经教育后当场释放。是役,获步枪122支,战马200匹,弹药一千余发,伪币7000元,另有许多大米、白面、罐头、服装、毛料等物资,足足装了十几辆马车运走。一部分储藏在人迹罕见的山野里,以备急需,一部分分给炭窑工人和当地群众,一部分物资及弹药库、日本妓院等统统付之一炬。随后,第3支队横渡嫩江到达多布尔河下游,与伪军丸吉部队遭遇,因风雪太大,双方主动撤出战斗。第3支队在流送木排的朝鲜工人帮助下,进入满鲜坑木株式会社,缴获大米五千余公斤。为避开敌机轰炸,第3支队加快行军速度,并在鄂伦春人高积善帮助下顺利地渡过甘河到达巴彦旗。在这一带,第3支队积极开展群众工作,宣传抗日救国,给当地蒙、汉民族百姓留下良好印象。

11月初,由于日伪军调重兵轮流跟踪追击,企图阻止第3支队深入到阿荣旗、布特哈旗、甘南一带,为避免敌机轰炸,第3支队撤入山林隐蔽。敌骑兵仍穷追不舍,第3支队与其苦战数日,仍难以突破敌多道防线去平原活动。第3支队决定穿过科尔沁草原,以便与热河、冀东的八路军李运昌部队会合,打通与中共中央的联系。于是,第3支队南进博克图,从敌人的薄弱环节杀开一条血路,迂回前进,沿途不断与敌交战。3支队且战且走,终于突破重围到达洮南、泰来等地活动,于11月下旬越过中东铁路到达阿荣旗境内。

12月1日,第3支队在鸡冠山附近屯中宿营时,由于汉奸告密,遭日军偷袭。幸亏带班干部及时查岗,发现哨兵已死于血泊中,便立即鸣枪报警。第3支队与日军展开肉搏,奋力反击,但寡不敌众,迅速撤离战斗。政委高禹民,中队长刘中孚,战士冯振和、阎福等7人为掩护部队撤退英勇牺牲。7大队指导员迟万钧、王耀军身负重伤。

第3支队为开辟新的抗日游击根据地,同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,付出了很大代价,不得不决定返回后方基地朝阳山。这时,第三路军总指挥张寿篯、总政委冯仲云已去苏境伯力开会,朝阳山地方党组织和抗日团体先后遭到严重破坏。12月下旬,第3支队离开朝阳山到达嫩江县三站召开了支队党委会。党委会委员王钧、白福厚、徐宝和、高邦华出席了会议。大家在讨论中认为,第3支队进入大兴安岭地区后,与超过其数十倍之敌辗转苦斗两个月,减员三分之一以上,仅余六十多人,其中尚有许多伤员。人无粮食,马无草料,子弹缺乏,伤员也急需治疗。全体党委委员一致同意率队去苏联向总指挥部汇报,待补充、休整后再重返大兴安岭开辟抗日游击区。1941年1月6日,第3支队从瑷珲县小五家子附近过黑龙江,进入苏联境内休整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